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70后农村农民的养老问题却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深入剖析70后农村农民养老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破解之道。
一、70后农村农民养老困境
1. 养老观念传统,缺乏自我养老意识
在农村地区,传统的养老观念根深蒂固,许多70后农村农民认为养老是子女的责任,缺乏自我养老意识。这种观念导致他们在年轻时没有积极储蓄和投资,养老保障不足。
2. 养老资源匮乏,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养老资源相对匮乏。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养老保障水平较低,使得70后农村农民在步入老年后面临较大的养老压力。
3. 医疗保健水平低,疾病风险高
农村地区的医疗保健水平相对较低,70后农村农民在面临疾病风险时,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此外,高昂的医疗费用也加重了他们的养老负担。
4. 子女外出打工,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打工,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70后农村农民在子女外出后,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二、破解之道
1. 转变养老观念,树立自我养老意识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70后农村农民转变养老观念,树立自我养老意识。鼓励他们在年轻时积极储蓄和投资,为晚年生活做好准备。
2.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确保70后农村农民在步入老年后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3. 提高农村医疗保健水平,降低疾病风险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医疗保健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医疗保健水平。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70后农村农民的疾病风险。
4. 增强家庭养老功能,发挥家庭养老优势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关注农村家庭养老问题,鼓励子女回家尽孝。同时,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家庭养老优势,为70后农村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5. 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政府应大力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措施,帮助70后农村农民增加收入,为养老生活奠定物质基础。
三、结语
70后农村农民养老困境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转变养老观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增强家庭养老功能和发展农村产业等措施,有望破解这一困境,为70后农村农民创造一个幸福、安心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