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时提供收入或补偿。以下是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主要险种类型及其详细解析:
一、养老保险
1. 制度定义与政策沿革
养老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求。该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资金来源于企业、个人共同缴费及财政补贴。
2. 参保对象与缴费标准
- 强制参保群体: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在职职工(含港澳台居民、外籍劳动者)和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聘用人员。
- 自愿参保群体: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者。
- 缴费基数规则:单位部分按职工工资总额缴纳,不得低于本省上年度社平工资的60%,不高于300%;个人部分按本人月均工资的8%扣缴,全额计入个人账户。
3. 资金征收与账户管理
- 征收主体:税务部门统一征收,通过电子税务局、微信/支付宝等渠道办理。
- 账户构成:统筹账户(单位缴费部分)用于支付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部分及利息)可继承不可提前支取。
- 跨制度衔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转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补缴差额后合并计算缴费年限。
4. 待遇申领与计算规则
- 领取条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50-55岁)、累计缴费满15年。
- 养老金计算公式:
-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本省社平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均工资)×缴费年限×1%
- 个人账户养老金: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如60岁退休按139个月计发)
二、医疗保险
1. 制度定义与政策沿革
医疗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患病时获得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医疗费用报销。
2. 参保对象与缴费标准
- 参保对象: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在职职工。
- 缴费标准:单位部分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个人部分按本人月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
3. 资金征收与账户管理
- 征收主体:税务部门统一征收,通过电子税务局、微信/支付宝等渠道办理。
- 账户构成:统筹账户(单位缴费部分)用于支付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部分)用于支付参保人员的门诊费用。
4. 待遇申领与计算规则
- 待遇申领: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 报销比例:根据就诊医院等级、疾病种类等因素确定。
三、失业保险
1. 制度定义与政策沿革
失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失业人员在一定期限内获得基本生活费用。
2. 参保对象与缴费标准
- 参保对象: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在职职工。
- 缴费标准:单位部分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个人部分按本人月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
3. 资金征收与账户管理
- 征收主体:税务部门统一征收,通过电子税务局、微信/支付宝等渠道办理。
- 账户构成:统筹账户(单位缴费部分)用于支付失业保险金;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部分)用于支付失业人员的医疗费用。
4. 待遇申领与计算规则
- 待遇申领:失业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内到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领失业保险金。
- 计算规则:根据失业人员的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因素确定。
四、工伤保险
1. 制度定义与政策沿革
工伤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时获得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2. 参保对象与缴费标准
- 参保对象: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在职职工。
- 缴费标准:单位部分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个人部分不缴纳。
3. 资金征收与账户管理
- 征收主体:税务部门统一征收,通过电子税务局、微信/支付宝等渠道办理。
- 账户构成:统筹账户(单位缴费部分)用于支付工伤人员的医疗费用、伤残津贴等;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部分)不设立。
4. 待遇申领与计算规则
- 待遇申领:工伤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
- 计算规则:根据工伤人员的伤残等级、缴费年限等因素确定。
五、生育保险
1. 制度定义与政策沿革
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女职工在生育期间获得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2. 参保对象与缴费标准
- 参保对象: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在职女职工。
- 缴费标准:单位部分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个人部分不缴纳。
3. 资金征收与账户管理
- 征收主体:税务部门统一征收,通过电子税务局、微信/支付宝等渠道办理。
- 账户构成:统筹账户(单位缴费部分)用于支付生育人员的医疗费用、生育津贴等;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部分)不设立。
4. 待遇申领与计算规则
- 待遇申领:生育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生育保险待遇。
- 计算规则:根据生育人员的生育情况、缴费年限等因素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