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提供虚假养老服务
场景描述:不法分子通过上门照料或机构托管等形式,诱骗中老年人签订合同、缴纳会费、购买养老床位或预交养老服务费用。
案例分析:
- 手法:利用老年人对舒适晚年生活的渴望,通过提供虚假的养老服务承诺,骗取老年人信任。
- 风险:老年人可能因缺乏相关知识和判断力,轻易相信虚假承诺,导致财产损失。
- 防范建议:在选择养老服务时,要核实机构的合法性,查看其是否具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和相关许可证。可通过查询政府网站或咨询专业人士来确认机构的合法性。
案例二:投资虚假养老项目
场景描述:不法分子通过组织旅游、讲座、送礼品等手段,以投资养老项目的名义,进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同诈骗、非法集资、组织领导传销等犯罪活动。
案例分析:
- 手法:利用老年人对高收益的投资项目的好奇心,以虚假的养老项目为诱饵,骗取老年人投资。
- 风险:老年人可能因贪图高收益,轻易投资,导致财产损失。
- 防范建议:老年人要树立理性投资理财观念,对高回报的投资项目要保持警惕,投资前要与子女多商量,切勿轻信陌生人的虚假宣传。
案例三:销售虚假养老产品
场景描述:不法分子通过组织旅游、情感陪护等手段,采取商品回购、消费返利、养生讲座等方式,诱骗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的保健品或假冒伪劣商品。
案例分析:
- 手法: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以虚假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等手段,诱骗老年人购买虚假的保健品或商品。
- 风险:老年人可能因追求健康,轻易购买虚假的保健品或商品,导致财产损失。
- 防范建议:老年人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健品,切勿轻信陌生人的推销。
案例四:虚假宣称以房养老
场景描述:不法分子推出“以房养老”项目,诱骗老人抵押房产贷款,将贷到的钱用于购买高收益的理财项目。
案例分析:
- 手法:利用老年人对“以房养老”模式的了解不足,以虚假的“以房养老”项目为诱饵,骗取老年人房产。
- 风险:老年人可能因不了解“以房养老”模式,轻易抵押房产,导致财产损失。
- 防范建议:老年人要详细了解“以房养老”政策,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五:虚假代办养老保险
场景描述:不法分子谎称有渠道“有关系”能够帮助未参加社保人员代办养老保险,骗取老年人钱财。
案例分析:
- 手法:利用老年人对养老保险政策的了解不足,以虚假的代办养老保险为诱饵,骗取老年人钱财。
- 风险:老年人可能因贪图方便,轻易相信代办养老保险,导致财产损失。
- 防范建议:老年人要了解养老保险政策,切勿轻信代办养老保险的虚假宣传。
案例六:开展虚假养老帮扶
场景描述:不法分子借义务诊疗、心理关爱、直播陪护、慈善捐助志愿者服务、组织文化活动等形式获得中老年人的信任后,以多种形式对中老年人实施诈骗。
案例分析:
- 手法:利用老年人对慈善活动的关注,以虚假的慈善活动为诱饵,骗取老年人信任。
- 风险:老年人可能因善心,轻易相信虚假的慈善活动,导致财产损失。
- 防范建议:老年人要了解慈善活动,切勿轻信虚假的慈善活动。
案例七:虚假低价旅游
场景描述:不法分子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老年人旅游,然后通过强制消费等方式,骗取老年人钱财。
案例分析:
- 手法:利用老年人对旅游的向往,以低价旅游为诱饵,骗取老年人参与。
- 风险:老年人可能因贪图便宜,轻易参与低价旅游,导致财产损失。
- 防范建议:老年人要选择正规的旅行社,了解旅游行程,切勿轻信低价旅游宣传。
总结
养老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老年人要提高警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上当受骗。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政府发布的防范养老诈骗信息,学习防骗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