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养老诈骗案件频发,严重侵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了帮助老年人提高防范意识,本文将结合上海地区的案例,揭秘养老诈骗的常见套路,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攻略。
一、养老诈骗常见套路
1. 投资虚假养老项目
犯罪分子以投资、加盟、入股养老院、老年公寓、养生基地等项目的名义,承诺还本付息、定期返点、高额分红等好处,诱骗老年人参与投资项目。此类行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
案例:2017年12月至2020年7月,被告人黄某某在经营A公司期间,以公司扩大经营,进行旅游、养老项目等为名,承诺保本付息,通过口口相传、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旅游、开宣讲会等方式与180余名社会不特定公众签订借款协议书、消费储值卡等合同,以承诺年化收益率5%-15%和一定期限还本付息为幌子吸收投资,从中骗取人民币1200余万元。
2. 以房养老骗局
不法分子打着“以房养老”旗号,诱骗老年人抵押房产购买所谓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实际上是以老年人房产办理抵押借款,获取资金后被不法分子挪作他用甚至挥霍。
案例:某保险公司销售人员电话联系张阿姨,过程中她了解到,此时,张阿姨方才意识到了上当受骗,转而向公安机关报案。
3. 保健品诈骗
诈骗分子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通过各种手段了解老人的需求和身体健康状况,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夸大保健品功效,促使老年人购买。
案例:被告人黄某在担任某公司实际负责人期间,组织多人通过免费赠送鸡蛋、膏药等小礼品的方式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再以百元现金尾号抽奖等活动为诱饵,诱骗老年人携带大量现金参加其在租赁场地举办的展销会、答谢会等活动。
4. 养老服务骗局
不法分子打着提供养老服务的幌子,以提供床位使用权、优先居住权、观光旅游权、医疗保健、照顾陪护等服务或者享受消费优惠诱饵,稍有不慎就会陷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案例:被告人陈某某自2014年起,先后成立H公司、A养老服务有限公司、Y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并担任法定代表人,租借静安区沪太路XXX号等地作为办公场所,雇佣业务员以组织老年人才艺比赛、旅游等手段吸引社会公众参与,并在活动中虚构投资养老院、果园、房地产等需要投入资金等事实,谎称上述公司可以支付或变相支付高额利息且保本付息,通过业务员以上述公司名义与客户签订借款合同、养老床位认购协议、股权认购协议等方式,骗取900余名被害人人民币2.2亿余元。
二、防范攻略
1. 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老年人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不贪图小便宜,不轻易将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密码告诉他人。
2. 多与家人沟通,寻求帮助
老年人要多与家人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家人反映,寻求帮助。
3. 选择正规渠道投资理财
老年人要选择正规渠道投资理财,不参与非法集资活动,不轻易相信高额回报的承诺。
4. 关注官方信息,提高识骗能力
老年人要关注官方信息,了解养老诈骗的常见套路,提高识骗能力,避免上当受骗。
通过以上防范攻略,老年人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远离养老诈骗。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共同努力,共同打击养老诈骗犯罪,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养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