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养老诈骗类型
提供养老服务诈骗:以投资养老基地、旅游考察等项目为名,诱骗老年人参观、游玩,描绘养老项目的未来,进而以预售床位等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投资养老项目诈骗:抛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预订服务等说辞吸引老年人投资养老项目,实际资金运作、流向不明,存在卷钱跑路风险。
宣称以房养老诈骗:以“以房养老”名义诱骗老年人抵押房产,诈骗资金,借国家政策旗号行非法集资之实。
销售养老产品诈骗: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免费体验、赠送礼品、会议营销、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欺骗、诱导老年群体购买价格虚高或假冒伪劣产品。
开展养老帮扶诈骗:以空巢老人为目标,假借心理关爱、志愿陪护、送温暖活动等方式,获得老人信任后,以多种手段实施诈骗。
代办养老保险诈骗:冒充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谎称可以帮助未参保人员代办养老保险或代办提前退休,收取材料费、保险金等。
防诈小攻略
不贪图便宜: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保持清醒头脑,不贪图蝇头小利,不轻信他人。
端正保健理念:从正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知识,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遵从医嘱服用药物。
注意个人信息保护: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密码等,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使用金融服务。
与邻居保持联系:老年人独自在家时应多与邻居打交道,遇到可疑人员观望、敲门时不要轻易开门。
提高警惕:对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上当受骗,立即报警,并尽可能提供相关证据。
实用技巧
四不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不妥协。
智能防护指南:
- 手机设置:开启骚扰拦截,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 社交守护:关闭微信允许陌生人查看10条朋友圈功能。
- 证件保护:身份证、户口本等重要证件不外借。
通过以上措施,老年人可以更好地识别和防范养老诈骗,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享受幸福、安宁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