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然而,不法分子也趁机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渴望健康、认知较弱等特点,实施养老诈骗,严重侵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将揭秘养老诈骗的常见陷阱,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帮助老年人提高防骗意识,守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一、养老诈骗常见陷阱
1. 虚假“养老服务”陷阱
不法分子通过吹嘘养老服务公司的实力和服务水平,以办理会员卡、预付床位费等名义诱骗老年人预缴高额费用,骗取老年人钱财。
案例: 李阿婆与某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10万元的三年期养老养生协议,公司承诺三年后10万元将全额返还。然而,合同到期后,公司并未返还这笔钱款,而是让李阿婆续签了一份一年期的协议。
2. “免费福利”陷阱
以免费送鸡蛋、低价旅游、免费体检等名义吸引老年人参与,随后通过封闭式讲座洗脑,夸大保健品疗效或虚构投资项目,诱导高价购买或投资。
案例: 某老人参加免费旅游后,被忽悠购买10万元抗癌神药,实为三无产品。
3. “以房养老”骗局
谎称抵押房产可获高额养老金,诱骗老人签订借贷合同,最终卷款跑路,老人面临房屋被抵押、债务缠身。
案例: 某老人将房产抵押给公司,每月可获高额利润,但实际上,骗子将老人房产直接以高息抵押给职业放贷人,并将房屋处置权交由其处置。
4. 高回报投资骗局
以养老项目、理财分红为名,承诺高息返利,诱骗老人投入毕生积蓄,最终平台爆雷、负责人失联。
案例: 骗子租了个小办公室,挂着“政府支持”的假牌子,告诉老人投资后可拿到高额利息,还能优先入住他们在风景区建的豪华养老公寓。等老人把养老钱都投了进去后,骗子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5. 代办社保诈骗
冒充社保局工作人员,谎称可代办养老保险补缴、提前退休,收取手续费后消失。
案例: 诈骗分子假借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名义骗取老人财产。
二、应对策略
1. 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老年人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对各类投资、理财项目要保持警惕。
2. 增强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老年人要了解国家关于养老、社保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选择正规渠道,谨慎投资理财
在投资理财时,要选择正规机构和渠道,对投资项目进行多方查证,谨慎对待。
4.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与子女、亲戚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沟通,寻求帮助。
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防骗意识
社会各界要共同关注养老诈骗问题,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防骗意识。
总之,养老防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老年人要提高自己的防骗能力,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共同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养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