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群体成为诈骗犯罪的重要目标。为了帮助老年朋友们守护好自己的养老钱,本文将揭秘常见的养老诈骗陷阱,并提供相应的防范策略。
一、常见养老诈骗陷阱
1. 冒充官方客服进行诈骗
骗子伪装成保险公司客服,利用官方身份降低受害人警惕性,声称提供“百万保险”或“百万保障”服务,每月需扣费几千元。若退保,则需本人在线验证操作。骗子通过发送链接引导受害人下载指定APP,实际上在软件下载完成的那一刻,其手机屏幕就已经被共享并远程操控,银行卡内所有金额也全部蒸发。
2. 高收益投资陷阱
以“养老理财”、“海外基金”为名,承诺保本高息,甚至伪造合同公章骗取投资款。谨记:收益率超6%的理财务必警惕,投资前务必与子女核实或咨询正规金融机构。
3. 虚假中奖诈骗
通过电话或短信通知中奖,但需先缴纳税费“保证金”才能领奖。天下没有免费午餐,所有先交钱的中奖都是骗局!
4. 代办社保骗局
不法分子谎称认识社保局等部门工作人员或冒充银行、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谎称可以代为补缴社保、代办养老保险等,在收取相关费用后,携款跑路。
5. 以房养老骗局
不法分子以“以房养老”为名,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再把借来的钱拿去买其所推荐的理财产品。一旦资金链断裂或公司跑路,将面临高额债务,无力偿还借款时,房子将被收回,最终房财两空。
6. 养生保健骗局
不法分子以免费体检、领取奖品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等活动,以“祖传秘方”等为噱头,虚构或夸大产品功效,诱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
7. 黄昏恋骗局
“黄昏恋”骗局是“杀猪盘”的一种,不法分子利用单身老人情感缺失、生活孤独的特点,通过网络或短信交友发展为恋爱关系,再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
8. 低价旅游骗局
不法分子以“低价游”、“免费游”为噱头,通过强制、诱导、捆绑销售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奢侈品,或是诱骗老年人投资理财产品,或是吸引其注册会员、预交费用等。
9. 文玩收藏骗局
不法分子以帮助老年人拍卖其收藏品为诱饵,虚构高价,诱骗老年人委托代为拍卖,收取高额服务费;或者是将一些工艺品冒充为高档收藏品,虚假承诺短期内会有较大增值空间,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
二、防范策略
1. 核实身份再行动
接到可疑电话时,立即挂断并拨打保险公司官方服务热线或联系子女确认,切勿轻信对方提供的号码。
2. 保护个人信息
身份证、银行卡、密码如同钥匙,绝不透露给他人;快递单、刷卡小票等含个人信息的资料请及时销毁。
3. 转账前三问
问自己对方可信吗?这事是否反常?是否和子女商量过?避免冲动汇款。
4. 善用技术防护
为手机开通防骚扰拦截功能,微信/支付宝设置夜间支付限额,降低大额资金风险。
5. 牢记“三不”原则
不轻信陌生电话、不透露个人隐私、不转账给不明账户。若遇可疑情况,请立即拨打110或联系社区民警。
6. 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看好自己的钱袋子。
7. 开拓眼界,关心社会
平时多关注各种新闻媒体、社区内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8. 远离和排斥可疑人员
现在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我们提醒老年人,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亲热,以免上当受骗。
9. 不要轻易付钱
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鬼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找老伴、孩子或找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以及找社区工作人员,向他们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商量对策,需要报警时要坚决。
10. 不参加非组织活动
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及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防止受其蒙蔽;不要相信有高额回报的各种投资,防止利令智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