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诈骗电话,因其防范意识相对较弱,成为了不法分子的主要目标。济宁地区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养老防诈骗宣传,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意识,共同筑牢养老防线。
一、诈骗电话的类型与特点
1. 保健品诈骗
诈骗分子打着“免费送鸡蛋、水果”的幌子,引诱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实施诈骗。
2. 收藏品诈骗
诈骗分子以高价回收为诱饵吸引老年人购买所谓的收藏品,还会安排专人扮演“托儿”,衬托藏品珍贵性,诱导老年人付款。
3. 低价旅游诈骗
诈骗分子以低价旅游活动诱骗老年人,然后通过强制、诱导等手段欺骗老年人购买高价商品。
4. 电信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境外手机号发送诈骗短信,冒充社保、医保局工作人员,以“社保、医保卡异常将被强行终止”、“社保卡升级”、“电子社保卡审核未通过”等借口,诱骗老年人提供个人信息并转账汇款。
5. 投资理财诈骗
不法分子以“高收益”、“零风险”为诱饵,打着投资、养老等旗号进行非法集资,致使许多老年人辛苦积攒的积蓄血本无归。
二、济宁地区的反诈骗措施
1. 普及金融知识
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折页、设置咨询台等方式,向过往群众普及金融知识,讲解电信诈骗和非法集资的常见套路和危害。
2. 举办宣传活动
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深入社区,向居民普及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如刷单返利、冒充客服、虚假投资等,提醒居民提高警惕。
3. 开展网格化管理
网格员深入社区居民家中、商铺等,通过发放宣传单页、张贴海报、现场讲解等方式,向居民普及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
4. 利用新媒体平台
通过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向老年人普及防诈骗知识,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5. 提供法律援助
对于遭受诈骗的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老年人的防范技巧
1. 树立理性投资观念
不被高息诱惑,不听信“熟人”承诺,选择正规金融机构。
2. 增强防范意识
接到自称公检法机关、社保或医保局、银行等机构的电话时,务必多方核实,防止被改号软件等手段迷惑。
3. 保护个人信息
切勿点击陌生链接,保护好验证码、身份证等个人信息,特别是涉及转账汇款时,更要保持高度警惕。
4. 多与子女沟通
遇到可疑情况,务必多与子女沟通或拨打报警电话。
结语
防范养老诈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普及金融知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防范意识,共同筑牢养老防线,守护老年人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