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做出了积极探索。本文将深入剖析内蒙古民生养老服务背后的故事,揭示其背后的努力与成果。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1. 政策背景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内蒙古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通过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内蒙古自治区致力于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2. 目标设定
以“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为抓手,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农村养老服务转型升级、养老产业促进四大工程,推动全区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
1. 制定清单
2022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制定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该清单涵盖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3种类型的19个服务项目。
2. 服务对象与标准
每一个项目都明确了具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例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等,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更精准的服务。
三、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1. 网络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推动各地逐步建立形式多样、覆盖全面、功能完善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截至2022年底,全区累计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6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932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73个。
2. 服务内容
在街道层面,养老服务中心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在社区层面,建立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大力发展老年人急需的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行等服务。
四、适老化改造与家庭养老床位建设
1. 政府补贴
全区各地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对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
2. 鼓励条件
鼓励有条件的盟市将改造对象范围逐步扩大到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高龄、失能、留守、空巢、残疾老年人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
五、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改革
1. 制度设计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联合内蒙古农牧厅等13个部门围绕加快发展农村牧区养老服务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细化了健全县乡村家庭养老服务网络、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强化工作保障等四方面17条具体举措。
2. 服务模式创新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根据全区老年人口分布情况、服务需求和现有设施基础,科学布局农村牧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探索实行党建志愿积分养老新路径,创新推广固定流动牧区养老服务模式。
六、总结
内蒙古自治区在民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政策引导、清单制度、一刻钟养老服务圈、适老化改造与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改革等多措并举,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质量,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未来,内蒙古自治区将继续努力,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