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成为诈骗犯罪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帮助老年人识别和防范养老诈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诈骗套路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常见养老诈骗套路
1. 冒充官方客服进行诈骗
骗子伪装成保险公司客服,利用官方身份降低受害人警惕性,声称提供“百万保险”或“百万保障”服务,每月需扣费几千元。若退保,则需本人在线验证操作。骗子常通过发送链接引导受害人下载指定APP,实则远程操控手机并盗取银行卡内所有金额。
2. 高收益投资陷阱
以“养老理财”、“海外基金”为名,承诺保本高息,甚至伪造合同公章骗取投资款。老年人需警惕收益率超过6%的理财务必,投资前务必与子女核实或咨询正规金融机构。
3. 虚假中奖诈骗
通过电话或短信通知中奖,但需先缴纳税费“保证金”才能领奖。天下没有免费午餐,所有先交钱的中奖都是骗局!
4. 养老保险诈骗
诈骗分子假借认识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名义,一次性收取未参保人员数万元不等的社保费,谎称可进行代办服务,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用即可享受退休金等。
5. 保健品骗局
不法分子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打着“根除疾病、药有奇效”的幌子推销保健品,夸大保健品的作用,使用让利、附赠等优惠,通过销售保健品实施犯罪。
6. 代缴保险骗局
不法分子声称可以代缴养老保险,要求老年人填写相关表格并一次性缴纳一定金额,实则骗取钱财。
二、防范养老诈骗指南
1. 核实身份再行动
接到可疑电话时,立即挂断并拨打保险公司官方服务热线或联系子女确认,切勿轻信对方提供的号码。
2. 保护个人信息
身份证、银行卡、密码如同钥匙,绝不透露给他人;快递单、刷卡小票等含个人信息的资料请及时销毁。
3. 转账前三问
问自己对方可信吗?这事是否反常?是否和子女商量过?避免冲动汇款。
4. 善用技术防护
为手机开通防骚扰拦截功能,微信/支付宝设置夜间支付限额,降低大额资金风险。
5. 牢记“三不”原则
不轻信陌生电话、不透露个人隐私、不转账给不明账户。
6. 加强宣传教育
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防诈骗宣传活动,提高自己的防骗意识。
7. 保持良好心态
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通过以上措施,老年人可以更好地防范养老诈骗,守护好自己的“银发”安全。